大动作!上海发布未来三年制造业发展规划,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将达到360台/万人

2023-06-18 09:18:11    来源:中国机器人网

前言

《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出台。

近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(下称《行动计划》)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:上海要实施数字蝶变行动,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,加快建设智能工厂,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,发展区块链、Web3.0等数字新经济,推动元宇宙重大应用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了细分目标:到2025年,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%以上,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/万人。数据显示,2022年,上海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260台/万人。这意味着,未来三年上海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,三年间,上海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将提升100台/万人。

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
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到2025年,上海“2+(3+6)+(4+5)”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,工业增加值超过1.3万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%以上,工业投资年增长5%,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。

围绕高端制造引领功能、自主创新策源水平等方面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了细分目标:工业战略性新兴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%,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.8万亿元,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.5%以上,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到360台/万人等。

据上海市委外宣办介绍,上海机器人密度260台/万人,是国际平均水平(126台/万人)两倍还多,上海市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7231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39亿元,保持全国城市第一,工业总产值从33834亿元提高到42014亿元,突破4万亿元大关,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。

《行动计划》强调,要加快建设智能工厂,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,制定“一厂一方案”,打造标杆性智能工厂20家、示范性智能工厂200家,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。

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)2022年10月发布的《2022年世界机器人报告》显示,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在2021年首次超越美国,以322台/万人的使用密度位居世界第五,韩国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德国分别以1000台/万人、670台/万人、399台/万人、397台/万人的使用密度位列全球前四。

再看中国机器人市场,近几年来,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全球“一骑绝尘”。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25.63万台,同时,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45.7亿元,稳居全球第一。根据中国电子学会预计,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,2017至20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%。到2024年,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亿美元。

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高地

谈到中国机器人市场,上海机器人产业必然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
机器人四大家族——发那科、ABB、安川和库卡都将其中国总部或机器人总部设在上海,占到了中国市场近80%。除此之外,国内机器人巨头新时达、新松等也都将上海作为扩大产业布局的重要根据地。此外,还有节卡、捷勃特、大界、木蚁、达闼……

除一些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品牌外,高仙、擎朗智能和非夕等新机器人独角兽,也从上海扎根而起。目前,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,企业种类多样,相关产业组织和布局基本形成,可以说,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三分之一在中国,而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三分之一在上海。

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原因:

首先,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员环境。上海是全国科技的聚集之地。在上海,国家级、部委级的创新体系达到260多家,其中国家级的机构有119家,虽然它们各自的功能不尽相同,但这些机构都拥有共同的一点——创新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,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经济社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,这些机构的存在提升了整个上海市的创新环境。

人才的质量决定了生产活动的水平。纵观世界,产业的聚集同时也是人才的聚集。人才是机器人企业新鲜的血液,上海市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企事业单位所积聚的人才略有不同,在科研大军中,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相差无几,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所占比例最大,达到67%,这部分人员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,能够为项目输送源源不断的人力。

其次,政策支持。《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若干意见》、《上海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、《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》与此次《行动计划》的出台,有效的支持了上海机器人产业的建设,保证了产业政策环境的稳定。

结语

目前,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升级换代、跨越发展的窗口期,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为了抓住这一契机,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政策。其中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的发布,更是为国产机器人产业下一步行动画出了路线图。未来,国产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有望显著提升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